淺談香港插圖

多年前曾有一想法,是香港插圖(Illustration)的發展應否有一紀錄,雖不知是否一個適當的時候,編纂一本「香港插圖發展史」,但總覺已累積了很多有價值的人和事。

早年的香港沒有「設計師」概念,有的是「美工」,其實他們很多的本位都是畫家,只視「美工」為用美術謀生的工作,當年我認識不少這類前輩,他們美術根底非常了得,當年沒有電腦輔助設計,沒有數碼相機及素描器,因此運用手繪插圖(國內或稱工筆畫)便成為平面設計的主要手段,我所認識的這類前輩,很多功力深厚,也獨具風格。

到了我修讀設計的年代(八十年代未,九十年代初),「設計」概念正如日方中,也是「噴畫」的年代,當年的電腦性能低,Photoshop 也未全面盛行,小修補還可,大製作免問,當年的「噴畫」技巧,多是補足攝影不能做到的特技效果,如誇張的啤酒罐透視加湧出的泡沫,又如當年流行日本插畫師空山基的「科幻電鍍性感女機械人」等,那年代的平面設計師,很多都有運用「噴筆」的訓練,繪畫插圖的能力也不能忽視,當年的「噴畫」技巧,多以想像概念及像真程度為技術指標,那年代也有不少以「噴畫」為主的插圖師。

九十年代打後是電腦及手繪插圖回歸的年代,電腦插圖不用多説,各種軟件的盛行及電腦性能的提升,造就了電腦插圖的普及,或可以説它並不歸類為插圖,反之被視為平面設計的表現,而我認為手繪插圖的回歸是對「噴畫」或像真式廣告插圖的一種反撲,認為它們欠缺個人風格,再加上歐美插圖潮流及本地獨立漫畫的影響,形成今天的主流插圖格局。

曾有一位前輩學者説過︰「是模仿小孩子繪畫的畫法」,無錯,今天的插圖師似多有自己風格,亦漸漸脫離服務其它設計工作的性質,也善於自家品牌式的工作推廣,但宏觀一看,其實很多也不離「模仿小孩子繪畫的畫法」這一模式,現今本地插圖師看似獨立多元,其實也離不開港式文化單線發展的習性。

若回顧香港不同年代的插圖發展,其實香港的插圖界是有能力百花齊放、百家爭嗚的。

Photo 1:  這種風格是當年插畫師阮大勇的拿手風格
Photo 2:  最近港鐵中不錯的插圖作品
Photo 3:  空山基的「科幻電鍍性感女機械人」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